9月7日《青岛日报》:温馨了几代人的“家”
来源: 商贸处转载自《青岛日报》 日期: 2016-09-09
1953年1月,十三名个体手工业者自愿结合,在青岛南仲家洼133号租赁民房三间,组成青岛台东木器生产小组,由此拉开了青岛一木--全国家具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序幕。63年来,无论是公私合营、技术升级还是企业的涅槃重生,青岛一木始终坚持创新和传承,不仅一次次引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用过硬的家具产品为青岛人构建“温馨的家”。广告语“恋人说:没有一木不成家”如此深入人心,便是最好的证明。
辉煌的历史永远都是老字号最宝贵的财富。对于青岛一木而言,1959年的首都之行无疑就是这宝贵财富的发端。
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1958年9月北京开工建设十大建筑。1959年春,受山东省政府委托,青岛一木承担了加工制作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山东厅,北京火车站等室内家具和装饰品的任务。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青岛一木集中全厂能工巧匠,历时7个月,精心设计、制作了 34个品种、共1916件高档家具和工艺装饰品。在随后的综合评定中,年轻的青岛一木在参与家具制作的四大工厂中排名第二,引得全国家具行业侧目。时任总理周恩来感叹:还是劳动人民有智慧!
北京之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青岛一木60余年的成长历程中,始终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一次次改变,一项项革新,让这家传统的家具企业不断领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1968年,青岛一木完成22项革新项目,节约工日超过7000个;1976年,青岛一木创造性地利用制作冰糕棒的木材下角生产刨花板;1986年,青岛一木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板式积木组合家具;凭借着超高的“人气”,1990年一木家具成功获评青岛市“金花”产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木器厂普遍陷入困境。计划经济时代四大名厂三家关门名号不在。借助公司制改革和老企业搬迁,青岛一木重新站了起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引进家具形象设计外包后,2006年,青岛一木在深圳国际家具展上一炮打响,再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在这一年,青岛一木以家具行业53年的历史,获评商务部首批,也是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传承:新中式家具走俏市场
锐意革新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耐得住寂寞,精于传统技艺传承的“木匠”。山东家具行业首席工人技师--64岁的李坤圣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从19岁进厂,到退休后返聘,李坤圣已经在青岛一木工作了整整45年,几乎轮遍了所有岗位,裁板、下料、打磨、封边、油漆、结构设计,凭借着灵巧的双手和扎实肯干的性格,样样工作他都干得精细漂亮,让人挑不出毛病。在他的眼中,木匠已经不仅仅是糊口饭碗,更是一生挚爱,难以割舍。
“木匠木匠,称之为‘匠’,一定要有耐得住寂寞,扎实肯干的‘匠心’,而这份‘匠心’往往来源于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传承。”李坤圣告诉记者,时代在进步,木工活儿越来越依靠机械设备是好事,但这不意味着传统手艺的缺失,因为传统技艺中有着木工的灵魂和现代工艺的原理。
借着实木家具回归的东风,李坤圣还做起了手艺的整理和传承。“我要把自己40年的木工经验和实木家具的传统做法、传统工具用文字和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为青岛家具行业的传承尽一份力。”
“创新和传承就是一座天平的两端,不能有所偏废,无创新的传承很容易走向故步自封,没有传承的创新则是无本之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青岛一木总经理殷兆坤告诉记者,坚持创新和传承并举让企业获益匪浅,以2015年推出的新中式家具 “国祺”为例,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这个全新的系列迅速受到市场追捧,销售额占到全公司的20%,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新生:以个性定制拥抱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的新时代,青岛一木再次走上变革之路,这一次的目标是个性化定制。
“‘互联网+’的时代使沟通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成倍提高,家具行业应该抓住这一个契机,进行系统化升级。”殷兆坤表示,自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之后,青岛一木立即作出响应,计划在五年内将现有的家居生产资源整合,引进先进的云设计技术和自动化机器人生产设备,实现真正通畅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和智能管理及服务。
到时,客户选择家具的过程将异常简单。先在家具云设计平台中根据自己的户型选择装修和家具配置图,再邀请设计师进行细节优化,最后敲定方案,全过程不过30分钟。方案制定完成后,报价会自动显示在顾客的后台中。客户付款后,订单的数据将会自动生成对口数据,交由相关生产线生产,装修工程师则会带工队入场装修。装修完毕之时,各种家具饰品也会全部安装服务到位,形成一体化风格。
具体的技术升级也在加速推进。围绕环保主题,青岛一木投资2600万元,建设国内最先进的油漆自动喷涂生产线,实现水性漆高效喷涂。项目完成后,可节省人工50%,油漆产能升高一倍。实木水分多次平衡技术的突破将让实木家具彻底解决冬季开裂的通病,帮助一木品牌行销世界各地。
青岛商务局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青岛商务局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青岛商务局”。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