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来源: 流通处 日期: 2018-03-0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和《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7〕337号)精神,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高流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商务领域创新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青岛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优势,紧紧围绕创新供应链商业模式,优化供应链结构,重构供应链流程,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来提升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新旧动能转化为动力,以标准化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以供应链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突破,以供应链产融结合为重要手段,探索供应链模式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区域供应链体系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二)基本原则
1. 系统筹划,重点突破。以供应链发展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结构优化和供应链流程再造,分析供应链细分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特色、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以及交通区位等条件,制定商贸领域供应链体系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2. 先行先试,循序渐进。结合现代商贸转型升级、跨境电商服务、内外贸融合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创新、一带一路供应链体系建设等主要内容,支持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着力在供应链信息化、协同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方面开展试点,加强试点成果总结评估、提档升级、复制推广。
3.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供应链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服务,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参与试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供应链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4. 纵向衔接,横向协同。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进供应链体系发展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强国际间、区域间、产业间、部门间协同联动,实现信息、资源、技术、成果共享共用,形成推进供应链规范创新发展的合力。
二、目标任务
立足青岛市行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以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结构优化为重点、流程再造为手段、信息交互为依托、物流标准化建设为支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为抓手,以“3915工程”(即:突出“3个主要任务方向”、建设“9个重点工作体系”、培育“15家供应链骨干企业”)为牵引,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努力打造互联互通、协同共享、产融结合、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具有“青岛特色”的供应链行业发展标准体系。实现大宗物资、农产品、快速消费品、肉类等细分行业供应链协同效率分别提高30%以上,供应链整体成本降低15%以上。
(一)突出“3个主要任务方向”
1.推广物流标准化。一是加快标准托盘应用。重点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1200×1000mm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标准托盘,支持托盘租赁、交换(不支持用户自购)。二是建立社会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重点扩大托盘循环共用规模,探索托盘交易、租赁、交换、回收可自由转换的市场流通机制。三是支持与标准托盘相衔接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重点支持仓库、配送中心、商超、便利店等配送设施的标准化改造,以及存储、装卸、搬运、包装、分拣设备和公路货运车辆等标准化更新、改造,物流链全程“不倒托”、“不倒箱”。四是支持物流链数据单元的信息标准化。重点支持探索基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的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衔接,推动托盘、周转箱由包装单元向数据单元和数据节点发展。五是支持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重点围绕肉类、水产、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流通,推广标准化托盘及与其模数相匹配的载具循环共用,推动从田间到销售全渠道标准化冷链操作管理、冷链流通监管,健全冷链流通标准体系。六是支持围绕标准化托盘等载具的循环共用,开展有关操作、服务等行业标准制修定工作。
2.建设和完善各类供应链平台。一是建设流通与生产衔接的供应链协同平台。重点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的服装、家电、食品、家居建材、日用百货、图书音像、通讯数码等快速消费品企业。重点推进连接个性化需求与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细分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集中采购供应链协同平台和O2O融合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二是建设资源高效整合的供应链交易平台。支持传统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供应链交易平台,延伸提供物流、结算、报关等供应链服务,促进商品交易市场与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流通型供应链交易平台、贸易型供应链交易平台和生产型供应链交易平台建设。三是建设专业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供应链服务型企业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集中采购、组织生产、物流分销、终端管理、品牌营销等供应链服务,融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跨界融合、共享共生的供应链商业生态圈。重点推进外贸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内贸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支撑型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咨询、信息聚集、经济预警、研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协同监管和治理。同时,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牵头制定相关产品、技术、管理、数据、指标等关键共性标准,提高供应链协同和整合效率,服务于产业供应链体系。五是建设电商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依托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供应链服务平台。聚集供需信息,发布产品信息,提供撮合交易、支付结算、仓储物流、质量追溯等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电商供应链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全渠道营销型平台、电商供应链柔性制造协调平台、电商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建设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一是推进肉菜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扩大追溯范围。在西海岸新区新建包括屠宰、批发、查验、零售等业态在内的肉菜追溯体系,与全市肉菜追溯管理平台对接,使全市城区受益人口增加到650万。二是推进肉菜追溯系统创新升级。结合第三方支付、二维码应用、GPS和APP等新技术,在批发、零售等交易环节进行创新,强化追溯数据分析与成果应用,升级管理平台、应用新设备,提供更加精细、便捷、高效的行业管理、业户自主管理和消费者应用场景。三是升级肉菜追溯平台基础设施。推进各流通节点机房设备、网络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以支撑追溯范围扩大和追溯创新提出的更高系统要求。
(二)建设“9个重点工作体系”
1.基于“肉菜追溯”体系基础上的重要农产品追溯全覆盖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菜篮子”工程和肉菜追溯体系,通过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提升和追溯范围的扩大,完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构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控与管理体系,在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类型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特点的基础上,支持食品冷链设施及供应链核心企业追溯从最宽泛的范围和最大的程度上保障重要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实现产供销信息的无缝衔接。
2.基于“海尔制造”基础上的制造业协同服务、智能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海尔集团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建立从获取用户需求到满足用户需求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用户管理体系的底层是供应链的大数据中心。海尔互联网用户管理体系的上层是海尔生态会员制。用户通过不断的升级,获取个性化的服务和精准的交互,最终实现由顾客到用户再到“终身用户”的升级。通过数据赋能和数据溯源建立信息协同、服务联动、智能重构的供应链体系。
3.基于“利群智商”基础上的传统流通行业的新零售、全渠道、新业态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利群集团等企业开展传统流通供应链的转型升级,解决传统零售业数量型线性增长无法持续的问题,实现效率型的指数增长,通过集成和协同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各个销售渠道、仓库、门店,使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以准确的数量,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使整个系统的成本最小化。
4.基于“红领C2M”基础上的制造与流通深度融合生态化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酷特科技(红领)开展制造与流通深度融合的供应链生态化体系建设,使制造商直接面对用户,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促进商业社会生产力和客户需求方向的重大变革,不断优化供应链结构,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生产出个性化产品的工业化定制模式。
5.基于“德邦物流”基础上的物流标准化支撑体系的融合、协同、优化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德邦、诺得英和天驰等物流公司开展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物流设备应用、标准化信息系统对接、标准化门店、DC等优化,打通整个供应链上下游,提升整体运作效率,促进供应链升级和优化,物流标准化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供应链中物流的衔接和信息流同步的问题,大大优化供应链的结构,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建设产融结合协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的产业体系,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精细化、自动化的涵盖在线授信、保理、担保、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财务服务。
6.基于“金王全球购”基础上的全渠道多品牌、O2O融合生态全球集采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金王集团等单位建设全渠道、多品牌、O2O融合生态全球集采供应链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完成全渠道集采、销售业务,打通内外贸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行业建立形成集中采购型供应链模式树立标杆。通过整合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统一运营标准、财务核算,实现销售管理标准化,共享行业渠道资源,业务过程可视化,最终实现资金、采购、销售、培训和终端零售管理的完整闭环供应链结构。
7.基于“丹香CRM”基础上的数据赋能、数据驱动的客户导向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丹香集团等单位,建设数据赋能、数据驱动的渠道、客户驱动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从产品推动型供应链向客户拉动型供应链转变,通过SCRM会员系统和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精准选址、精准宣传、精准运营,实现大数据价值增值,协同供应链中物流、运营、财务、定价、分销、报表和服务等诸多业务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了多级供应链组织结构信息整合,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效率,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8.基于“跨境电商”基础上的国际供应链综合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青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国际供应链综合供应链服务体系,通过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国内企业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一站式平台”, 构建“大贸易流+大数据流+大金融流+大服务流”“四流合一”的一体化在线交易模式,具有大数据服务、寻源信息服务、交易撮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国际物流服务、通关报关退税等系列增值服务,为B2B跨境交易类型客户提供全套服务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快速融入全球供应链服务,增强国际竞争力。
9.基于“小微双创”基础上的中小微企业协同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青岛商贸流通中心建设小微双创协同的供应链,支持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营销服务、数据服务、信用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电商物流服务、电商金融服务等支撑类服务,解决供应链中市场地位、信息获取平等问题及平台型供应链优势地位垄断问题,完善供应链公共性服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聚集、经济预警、研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协同监管和平台治理。
(三)培育“15家(批)供应链骨干企业”
巩固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建设成果,并以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促进相关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多角度筛选,在全市确立15家(批)左右骨干企业,率先推动,试点建设,取得经验后复制推广,示范带动其它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质量。
依托骨干企业,按照对接国际、重点突出、科学适用的原则,完善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理顺推进工作机制,通过支持互联网+商贸流通平台供应链模式、社会化平台型供应链模式、全渠道模式下的O2O供应链模式、C2B供应链模式、DIY定制供应链模式、扁平化敏捷制造+开放供应链服务平台模式、跨境电商供应链平台模式、直供集采型供应链平台等供应链模式创新与平台建设,结合青岛市新零售转型、跨境电商、内外贸融合、先进制造业、城乡统筹发展、国际海运、空运供应链体系建设、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主要内容,支持青岛市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与平台建设,形成和落实符合青岛市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完善青岛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推广,依托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青岛供应链管理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院校,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理论体系框架,总结、复制、推广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进度
(一)方案制定阶段。2017年12月,制定完善《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报请省商务厅指导和商务部审定。
(二)试点启动阶段。2018年1月,成立青岛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实施意见,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部门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全面启动试点建设工作。
(三)试点推进阶段。2017年12月--2019年9月,协调各区、市、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计划和措施,按责任分工推进项目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工作。研究出台相关促进政策、决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顺利进行。
(四)中期评估阶段。2018年10月,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中期分析评估,总结试点工作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完善改进措施,督导工作推进和目标落实。
(五)总结阶段。2019年11月底,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形成试点建设青岛经验,上报省和国家。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咨询评估小组,建立供应链体系发展行业协会,共同研究协调供应链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中的有关重大政策和问题。完善供应链建设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争取将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列入市委深改组重点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督查考核。做好供应链体系项目规划建设,构建重点项目跟踪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试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按期完成。
(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创新和改进政策支持方式,发挥青岛物流、金融、信息等聚集优势,积极引导银行、基金、产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列入市重点项目及服务业、商贸流通相关规划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做好地方资金的配套,重点用于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创新、流程再造、结构优化、信息共享、公共创新体系和物流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推进推广机制。建立供应链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和巡查督办等制度,定期研究试点重大工作,统筹协调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试点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国家部委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反映试点成效,总结试点经验。加强目标管理,将试点工作及成效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项目标管理,强化督查和考核,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四)加强绩效评估评价。建立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成效评估机制,科学制定衡量供应链体系发展和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指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专项工作督查,及时反映试点工作成效,总结试点推进工作经验,确保各项试点目标落到实处。区分中期和终期等时间节点,对相关试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
(五)培育推广标杆企业。选取一批有影响和借鉴意义的供应链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宣传和经验推广。定期组织供应链管理协同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总结提炼以模式、流程、效率和价值为导向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共享、协同、融合为核心的供应链集成联动模式,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模式架构、实现方法和路径。
(六)建设服务协同平台。以相关信息平台链接互动为基础,逐步建立青岛供应链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积累、挖掘和综合利用,集聚要素资源,提升数据价值和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支持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对接和共享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完善供应链标准体系,实现双方物流标准和信息的共享。
(七)加强教育宣传培训。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成果推广活动,依托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征信机构开展供应链诚信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国内外知名供应链企业、培训机构开展供应链课程的现场、远程培训工作。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供应链行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青岛商务局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青岛商务局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青岛商务局”。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