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先进产业调研报告

来源: 欧非处 日期: 2017-11-03

    一、德国先进产业及领军企业概述
    (一)德国先进产业体系概述
    德国是世界上装备制造业最发达的工业体之一,长期坚持产业立国战略,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全球工业经济和产业科技的最前沿。现阶段,德国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集中体现在德国“工业4.0”的概念中。
    德国“工业4.0”的概念是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的战略得到了更加完整和清晰的阐释。这一战略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将“德国制造”的产品升级为“德国智造”的模式,在新一轮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的大潮中占领先机。德国政府的这一战略得到德国大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工业4.0”的目标是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与数字化的生产与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严格意义上,以“工业4.0”为代表的德国先进产业体系并不仅限于某一个或某一类特定产业和领域,而是对于整个产业体系的重新定位和建构。换句话讲,几乎所有的传统工业或制造产业都将卷入向以“工业4.0”引导的产业体系进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某些产业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将集中体现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其中,德国的机械与设备产业、汽车产业、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优势产业将保持其先进性或成为引领性产业。与此同时,以研发创新、现代金融、物流配送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也将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德国的这些先进产业是青岛德国工商中心本次调研的重点领域。
    (二)德国的机械与设备产业
    在德国“工业4.0”体系中,机械与设备制造产业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也是发生革命性进步的领军行业。德国的机械和设备产业占全球份额的16%,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机械设备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提供方,其72%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客户。
    机械与设备产业是德国最具活力的产业。整个产业链上有超过6000家企业,约90%的都是中小企业。机械与设备行业是德国的最大工业雇主,提供了超过一百万个工作岗位。在国际竞争中,德国机床制造商是世界领先者。在12大类工业行业中,德国有八类在营收及出口领域占第一位。
    德国的机械与设备产业之所以高度发达,与其拥有高质量的从业人员有关。德国大学在校生中攻读理工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比例很高,占总量的33%。为确保产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了双元制体系,以企业和职业学校为双元主体,将理论教学与2-3年的顶岗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培养大批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德国的政府、工商会及手工业联合会密切合作,确保为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专业化职业培训。五分之一的公司会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系统,为全社会培养从学徒到师傅的各种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在生产主导性行业,超过70%的学徒都会成为企业员工,凸显了职业培训系统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备受国际赞誉,德国的失业率保持在不到3%的水平,在全欧洲是最低的,与其职业培训体系的配套完善有密切的关系。
    机械与设备制造产业是推动德国成为高新技术国家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发展方向上,机械与设备制造产业注重融合电子科技、自动化技术、材料技术、传感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等先进科技。在机械与设备产业,德国掌握着顶级的自动化技术及其相关的IT技术,这一优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德国的“工业4.0”发展战略预计将为德国的机械与设备制造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动能。
    (三)德国的汽车产业
    德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汽车强国,汽车产业在德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汽车产业。围绕着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所实现的增加值占到了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五分之一。汽车工业是德国最强大的出口行业,德国80%的出口盈余是汽车行业实现的。与此同时,作为潮流和趋势的引领者,全球汽车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也往往会在汽车产业得到最快的反映。
    虽然德国的汽车产业具有世界领先的地位,但近些年来也不断受到强劲的竞争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节能和安全标准不断提高,汽车朝着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德国知名汽车企业近年来都显著加大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力度。
    就动力电池而言,尽管目前德国锂电池产量只占全球1%的份额,但其电池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进程已取得重要进展。德国还组建了由多个相关行业组成的动力电池产业联盟,联盟中包括诸多知名的汽车、电池企业、零配件企业和专门的科研院所。该联盟计划投资3.6亿欧元开发高效、轻便、安全、经济的动力电池,实现200-300公里的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德国教育科研部也提供了6000万欧元支持该联盟的研发工作。就电机及电控而言,德国的一些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已经掌握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高转矩电机、电力电子控制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技术等全套技术,并具备实现批量生产的能力。德国大陆公司已经为欧洲汽车生产商提供全面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年生产能力为6万套。
    除了传统的汽车公司之外,德国的汽车行业还涌现出了具有前沿业态形式的创新型公司。例如,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凯普克教授发起成立的Street Scooter公司,开发出使用换电池模式取代充电站的新型电动汽车,使用家用插座即可对汽车进行充电。该公司打造了一个以供应商为主体的网状联盟,联盟内所有公司一起参与新车研发。Street Scooter彻底颠覆了传统整车厂商主导的市场模式,让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在供应商的支撑下完全扁平化。同时,Street Scooter也致力于构建协同制造的行业平台。不同的参与者(包括汽车不同部分、不同零部件的供应商)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上协同工作,每个参与者的创造性都被极大地激发。德国汽车产业不仅在传统的领域内继续保持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在积极通过研发和创新积累新的技术、参与推动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高科技为导向的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四)德国的绿色节能环保产业
    在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德国致力于制定和推行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不断加强高端研发能力。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力发电等研发和应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德国不仅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供应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且也视之为减少碳排放和化石燃料使用所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德国决定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17座核电站,进而大幅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中,生物质能是德国迄今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行业的目标是,至2030年电力的18%、热能的15%通过生物质能获取。德国在提高能效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能源储存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首屈一指,是欧洲最大的提高能效技术销售市场。该行业年营业额约670亿欧元,未来几年内增幅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分之一的企业利润率超过10%,企业年均扩员15%。德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预计2020年,德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万兆瓦,满足全德电力需要的10%。据慕尼黑工业大学和西门子公司测算,仅房屋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一项,发电潜能就达到16万兆瓦。德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4%(物质分离设备甚至占到64%),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9%,循环利用技术(18%)和污水处理技术(19%)出口为世界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等欧洲国家以被动房为代表的节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较大(约30%-40%),因此成为实现减排目标的优先发展领域。自1990年第一座“被动房”在德国诞生以来,这一超低能耗的建筑形式逐渐成为各国减排行动中关注的焦点。被动房,即不通过传统采暖方式和主动的空调形式实现室内舒适环境的建筑。所谓被动式设计,就是不依赖于建筑设备,通过建筑自身形式、构建的要素和方法来实现节能和生态设计的相关要求。被动式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建筑对能量的需求降到最小。
    政府引导是实现“节能建筑”快速推广的关键因素。为推动旧房改造工程,德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对改造工程提供资金上的优惠。到目前为止,德国共投入近百亿欧元低息贷款用于旧房改造工作。国家银行系统还对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还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适当提高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以鼓励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中德生态园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被动房单体公共建筑项目,并于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这一代表着未来最前沿的绿色节能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德国的医疗健康产业
    德国拥有发达高效的医疗健康产业,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德国拜耳、西门子医疗、费森尤斯医疗等是全球知名的医药和医疗器材研发、生产和供应商。
    德国是欧洲医疗技术的创新中心,在2010年就有1244项专利申请,医疗技术领域的年收入达到230亿欧元。在医疗技术专利数量方面,德国继美国之后名列第二。德国医疗技术企业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最近两年内开发出的产品,研发在医疗技术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比所有工业产品的平均比例高出1倍以上。医疗技术领域的一流创新能力,为德国在全球医疗技术贸易中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提供了重要保证。德国目前在全球医疗技术产品市场上所占份额接近15%,在发表的医疗技术论文数量方面,根据涉及的主题不同,德国所占的全球份额为5%到15%。
    德国现代医学人才辈出,拥有20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成人癌症、儿童肿瘤、骨科、眼科、心脏、血液循环、糖尿病等疾病的病源研究、预防、基因治疗等方面,德国拥有国际领先的水平。德国医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医生主观失误率为百万分之八,医疗事故发生率在欧盟国家中最低。
    德国还拥有发达国家中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系,其人均综合医疗支出大致相当于美国的50%。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医疗行业无疑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德国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值得借鉴学习。
    (六)德国的金融服务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德国金融服务业以其一贯的稳健性特质成为保障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成为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德国以金融监管法律的完善与严密著称,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基础,使得德国金融监管颇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德国的金融服务业在欧洲大陆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安联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在全球同业中名列第一、德意志银行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全能化银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再保险公司等。
    在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法兰克福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加强。欧盟提出,欧元计价业务必须转移到欧元区来进行,因此原先设在伦敦、面向欧洲的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将驻地或业务迁往法兰克福。
    德国重银行轻证券的金融体系也成为其对抗金融冲击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银行在德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法兰克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德国实行混业经营,银行除了可以从事典型的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有价证券、客户理财以及保险等业务。而与发达的银行系统相比,股票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20世纪90年代之前,德国的股票市场市值与GDP之比仅为0.2左右,2003年以来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0.4左右。
    但是,德国的金融服务业并不保守,而是以我为主,以自身的节奏来应对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德国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金融服务市场的有益补充。从整个欧洲看,德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位列第二,仅次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德国金融科技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虽然目前在德国金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但德国传统银行业已开始接轨数字化,迈开与金融科技企业加强合作的步伐。
    德国政府在保护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密切跟踪企业发展动态,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促进金融科技行业持续健康成长。德国财政部的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5年,在德国有商业活动的金融科技公司共有433家,其中业务活跃的公司有346家,总规模为22亿欧元,金融科技公司在支付服务领域的交易额为170亿欧元。研究预计,德国金融科技公司资产总规模2020年将升至580亿欧元,2025年将升至970亿欧元,2035年可能达到1480亿欧元。

德国工商中心首席代表

沈 雷

                                                 

青岛商务局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青岛商务局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青岛商务局”。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